当前位置

主页 > 学习资源 > 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父母与孩子关系问题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母与孩子关系问题 作者:dw 发布时间:2020-06-30
  
 
  儿童是社会未来的新生力量,儿童的教育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至关重要,尽早的优质的儿童教育,能够让儿童的成长更加完善,也对儿童的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家庭教育父母与孩子关系问题”,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家庭教育父母与孩子关系问题:
 
  在理解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关系上,历来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看法:一种认为父母就是父母,儿女就是儿女,他们之间就是父子关系或母子关系;一种意见认为,父母与儿女之间不仅仅是父子关系或母子关系,除了这层关系外,他们之间还有可能成为另外一种关系,这就是知心好友关系。
 
  那么,究竟哪一种看法是比较合理的呢?
 
  笔者以为,终其一生,孩子不可能同父母做知心好友。这里边的原因肯定有很多,但在笔者看来,归结起来,就一个原因:代沟。这种“代沟”式的隔阂,父母和子女都很难跨越,之所以如此,我们可以从下边五个方面来理解:
 
  年龄。一般而言,子女同父母的年龄相差最少都不低于20岁,如果我们以10岁为一个周期,那么,子女同父母最少应隔着两代人的距离。而实际上,从当代社会的发展情形看,子女同父母相隔的周期已接近三代人了。试想,在相隔如此遥远的距离上,子女能全部理解父母吗?父母又能全部理解子女吗?答案只能是三个字:不可能。既然不可能,所谓的知心好友也就只能是美好的空中楼阁。
 
  阅历。相隔两代也好,相隔三代也罢,这里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阅历,恐怕是谁也无法跨越的。为什么呢?因为阅历无法重复。父母先前经历的,儿女还会经历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建国后出生的一代人所经历的“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等这些起起伏伏的历史进程,他们的孩子能真实地体会到吗?能真正的理解吗?而且,退一步说,即使他们能理解父母的这些经历,可这一代人中又有几个愿意去理解呢?所以,妄想孩子同自己成为知心好友,是一种很不切实际的幻想。
 
  知识背景。五十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同他们的子女相较,各自的所接受的知识背景就很不相同。五十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在知识的接受渠道上非常狭窄,可说是除了书本还是书本;可他们的子女呢?还是这个样子吗?回答当然不是。现在手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极为发达,现在的孩子一年所接受的信息量可说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的几十倍。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与孩子的知识结构、知识视域、知识数量可说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面对这种差异,你能期望自己的孩子完全理解自己吗?
 
  思想观念。这里所说的思想观念包括价值观、人生观、婚姻观、交友观、金钱观、生活观等诸种观念。在这些方面,五十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是在高唱着革命歌曲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们对人生、对人、对事、对社会、对婚姻、对亲情等等,都有着他们所生活过的那个年代的印记,这个印记已深深地植入了他们的心灵深处,是永远也不可能改变的。而他们的子女则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长大的,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环境中长大的,想想:如此不同的生长环境,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有多少重叠之处?
 
  以上就是我们给大家推荐的“家庭教育父母与孩子关系问题”,希望能够给各位家长和老师们带来帮助。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