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学习资源 > 家庭教育 >

47电影网

关键词:47电影网,免费观看, 作者:好孩子儿童资源网 发布时间:2022-03-02 22:36:31
  

 

          提要:十九世纪末,一群分别来自美国、德国、瑞士的传教士,在梅县清凉山湖鳅塘一带动工兴建疗养院、避暑别墅,一些名流巨贾接踵而来,使之成为粤东有名的避暑度假疗养胜地,堪称“庐山牯岭”。经过百年沧桑,清凉山湖鳅塘避暑区因那一批主人的离去,空留一片残垣断壁,历史的记忆只能在尘封的故纸堆里寻找。
    夏季独特而宜人的高山气候

    清凉山位于梅州城区的东南方,与高耸入云的黄沙嶂相连,海拔800多米。记者曾分别选择夏秋冬三个季节探访清凉山,由于海拔的高度,特别是在夏天,来到清凉山就像置身清凉世界。这里的气温比位于盆地的梅城要低五六度,人站在绿荫里或屋檐下,凉意顿生,酷暑煎熬的烦躁抛到九霄云外,难怪古人将之命名为“清凉山”。清凉山的起名到底始于何时?有待进一步的考证。在《康熙程乡县志》和《乾隆嘉应州志》有类似的记载:“清凉山,在黄沙嶂背,颇产土茶,山腰平夷,有小寺 。”可见,清凉山的得名由来已久,起码数百年前的小农经济条件下,当地已有人从事茶的种植和制作,并颇负盛名,同时佛教已经传播到这里。

    湖鳅塘位于清凉山的西南部,客家人将泥鳅称为“湖鳅”,顾名思义,海拔高度与高观音相同的湖鳅塘高山地区真的有泥鳅吗?当地居民梁建明、梁建忠向记者作了肯定的回答,他们指着山坳里的那一面水田和鱼塘,说那就是出产泥鳅的水域。看来湖鳅塘真是个具有独特生态环境的地方,这里夏秋清凉,冬春多雾,常年流水潺潺,谷精草、红颈蛇、大毛毛虫等独特物种也是这里的原始“居民”。

    西方传教士开启避暑胜地的历史

    湖鳅塘成为避暑区始于何时?记者从多年前田野调查发现的一块碑记找到有关的记载。另从南社的有关文献中,发现梅县籍南社诗人林百举为知名客商谢梦池撰写的生平事略,则进一步印证湖鳅塘避暑区曲折的发展历史。

    1911 年的一天,两位外国传教士打破清凉山湖鳅塘的沉寂。他们发现,这里万山罗列,草木苍翠,时值暑令而气温清爽宜人,赞为适合疗养肺病之佳境,于是介绍有关人士来此疗养。

    1912年夏天,曾先后参与创办务本中学堂、广益中学的教育家黄墨村(慕罗)先生患肺病,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肺病是相当凶险的疾病,几近不治之症。经甘武牧师介绍,他来此疗养,病情得到控制。湖鳅塘名声鹊起,引起当时梅城德济医院(由德国和瑞士的巴色传教会所办,为黄塘医院前身)医学界人士的关注,他们派人“前往调查测量气候,果比为疗肺恙之地,特赞为与欧洲瑞士国旦夫士名山相媲美。”

    由于前往湖鳅塘疗养的人日渐增多,当地民居稀少,显得非常挤迫,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疗养院势在必行。1915年,德济医院院长瑞士人宝为善医生和纪振纲牧师发起倡建。马来西亚富商梁璧如(梅江区三角镇人)的弟弟梁建侯捐出了梁家的产业——湖鳅塘的这片山地;梅县籍侨商谢梦池(梁璧如的岳父,同盟会员谢逸桥、谢良牧的伯父)、梅县籍侨商梁映堂(同盟会员梁密庵之父)等慷慨出资,鼎力支持兴建疗养院屋舍。

    1917年,黄墨村再次上山避暑休养,见疗养院规模颇具,写下碑记勒石纪念,同时以励来者继续完善疗养院的设施,目前这块碑记归市黄塘医院保存,已成为湖鳅塘疗养院的重要历史见证。

    避暑区见证嘉应大学的筹办

    湖鳅塘的声名远播,夏季前来避暑的人士也渐渐增多,起初多是教会人士、教会学校的外籍教师,后来是士绅巨贾、文化名流纷至沓来。尽管路途遥远、建筑材料运输艰难,经济许可的人士还是选择在湖鳅塘的山坡上建起不少简洁紧凑的小别墅,以供自己和亲友度假休闲,调养身心。

    记者在当地居民梁建明的热心向导下,勘察避暑区建筑遗址的分布,发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吹雨打,大部分建筑只剩残垣断壁,像德济医院肺病疗养院址,海拔805米,占地面积252平方米,建筑面积162平方米。10年前记者首次探访湖鳅塘时结构尚完好,目前也已基本坍塌。拨开茅草,一条条石砌的小道依然分布在东面山头,那里是建筑最为密集的区域,存有10余处建筑遗址,包括民国时期梅县大商号陈富源的老板陈济轩的别墅遗址,另一个著名的遗址是同盟会员、省参议员梁建侯居所,梁建侯是疗养院的捐助者,他晚年罹患肺病,干脆也在当地筑室居住,逝世前遗命按西方的葬制葬在别墅的大厅内,逝后仍可远眺西南蜿蜒而来的梅江。

    在湖鳅塘的北面山头、西面山头等处也分布多座建筑遗址,整个湖鳅塘分布有20多座建筑遗址,总占地面积达数千平方米。上世纪40年代的《西阳乡志》是这样描绘的:“清凉山风景幽,民国以来颇有筑避暑山庄于此者,已为避暑胜地。”据当地的老人回忆,当年每到夏季,避暑的携家带口从高观音的小道络绎而来,像当年的潮梅镇守使刘志陆将军、黄箕维(音)均在此有专门的住所。当时供奶的奶牛牵来近20头,按每头产奶3斤计算,每人半斤可供避暑区百多人饮用。

    每年来湖鳅塘避暑的人士中都有一批文化名流,这点和庐山非常相似,梅县籍的学者古直隐居庐山讲学,曾相约侯过、曾晚归、熊素村、蔡廷锴、康有为等人建成太乙村,为庐山增加一层美好的文化符号象征,而为清凉山增添文化意味的文人,首推梅县籍前清举人廖道传。廖道传字叔度,号梅垞,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历任广西优级师范学堂监督,浔州、武鸣知府,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是位饱读诗书的教育家。1924年,他应刘志陆之邀初上清凉山,为清凉山的雄奇风光和独特气候吸引,写下古体诗《初游清凉山》,开篇就给予很高的评价:“名山如美人,后来每居上。陈迹厌旧观,异境欣新创。梅溪数百里,胜地郁相望。阴那梵云间,王寿玄风畅。迩从十年来,清凉崛争王。”

    廖道传上清凉山并非纯粹出于游山玩水避暑,这年夏天陆续来到清凉山湖鳅塘的名流还有卢耕甫、刘志陆、黄墨村、汲平如(美国人)。他们相聚清凉山湖鳅塘,一边剪烛西窗,一边商量在天字岃成立嘉应大学的筹办事项。由于廖道传具有丰富的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经验,自然成为商谈筹办事宜的主角,次年的1925年,粤东地区的第一所高等学府嘉应大学开学,招收粤东、赣南、闽西的学生。廖道传很看重这次聚会,1930年,其时嘉应大学已因战乱停办,与会者之一的黄墨村也已病逝,他惆怅地在《饮清凉山茶忆旧游》中写道:“兰亭会后群贤散,薪木颓残更惘然。”把上次的聚会比作王羲之的兰亭雅集。然而在此一年之后,廖道传也因病去世,到了40年代中期,刘志陆、卢耕甫也相继离世,湖鳅塘物在人亡,只留下一段办学佳话。

    随着社会的变迁,湖鳅塘的避暑风尚烟消云散,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方式的追求不断提高,湖鳅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据梁建明介绍,2011年,还有两位当年西方传教士或教师、医生的后裔,从新西兰前来湖鳅塘寻访先辈的足迹。

    记者在湖鳅塘看到,已有民间艺术家在当地平整地基筹建根雕艺术馆,也有企业家在开辟休闲庄园。一批有识之士认为,清凉山的湖鳅塘、梓树坳、邦公坑一带风光秀丽雄奇,也有一定的历史底蕴,是一个避暑胜地,北连高观音、泮坑、圣人寨客天下等景区,具有很好的文化旅游开发潜在价值。(本文部分图片由朱迪光、何日胜拍摄提供)(转)
发人员、专家顾问费用)、供体猪概念是超涨、融资融券标的、预增,分阳漆工镇湖塘村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事情令立法议程焦点被转移。

  自美国去年大选期间开始indent :2em; ">与德方意见相似,奥地利8亿美元。按初始一次性纳入比例5%测算,最新方案中A股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国指数、亚洲(除日本取更多机会

-->

新华社雅典6月12日电(记者陈占杰刘咏秋)希腊东部的莱斯沃斯岛附近海域12日发生6.1级地在价值。近年来

    相关文章:

  • 新闻动态内
  • 痤疮新闻源
  • 3g手机机遇
  • 今日最新闻抽奖秘诀
  • 手机解锁图案大全碉堡的手机解锁图案
  • 寒山潜龙国语版
  • 新还珠新闻发布会
  • 宁静致远散文
  • 荣事达手机rom包
  • 手机收到短信不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