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全文拼音纠错及意思解释

关键词:弟子规 作者:好孩子儿童资源网 发布时间:2018-01-07

《弟子规》全文容易读错的字

一、先说三个在各版本中普遍被标错的字音:
《弟子规》的正确读音

     1.《谨》中“步从容”的“从”字,应该读第二声,不读第一声。此字在“从容”一词中旧读确实是第一声,现在的《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对“从”字均只保留第二声。
     2.《信》中“知未的”的“的”字,应该读第二声,不读第四声。字意为“真实;实在”,并非取“目标”之意。
     3.《泛爱众》中“勿轻訾”的“訾”字,应该读第三声,不读第一声。在这里,字意为“说人坏话”。
     另:《信》中“勿模糊”的“糊”字,究其本意应该读第二声,在“模糊”一词中因系轻声,读作第一声倒也可行。
     二、再谈一下汉语音变的问题:
     1.“不”字的读音,本音读去声(第四声),但此字与其他字连用时,在第四声的字前面,“不”字音变为阳平声(第二声),如“不会”“不是”“不去”“不坐”。不必刻意去读,这种音变是一种很自然的语言现象,脱口而出就是正确的读音,可以一试。通常,这种产生音变的字应该标出本音,为了读者使用上的方便,我标出了音变后的读音。
     《弟子规》中的“谏不入”“人不在”“不贵华”“倘不问”“言不讳”“色不媚”“不力行”“字不敬”等句中的“不”字均读第二声。
     2.“一”字也存在音变的问题。“一”字单用或在末字时,读本音,即阴平声(第一声);在阴平声(第一声)、阳平声(第二声)、上声(第三声)的字前发声音变,读去声(第四声);在去声(第四声)字前音变为阳平声(第二声)。同“不”字一样,在读这个字时,脱口而出的发音就是正确的。
     “增一辜”中,“一”字在阴平声(第一声)的“辜”字前,音变为去声(第四声)。



三、将一些有可能读错的字音标出:
     我在下文中使用“在此应读”字样,指的是多音字在本文中的读音。其他则为单音字,但属于容易读错的字音。
     1.“首孝弟”中的“弟”,同“悌”(tì)。注意:这两个字不是很多人误认的通假关系,而是异体关系。“弟”字本身就有“弟敬爱兄”(《新书?道术》)之意。尽管《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未保留“tì”音,天同个人认为应属此书瑕疵。既然此书也认为“弟”“悌”二字属于异体关系,当然应注音为“tì”。《辞海》中保留了此音。
     所谓异体字,简而言之,就是指跟规定的正体字同音同意不同形的文字。这样的文字之间,字音和字意是相同的,只是字形不同,是可以通用的。但在语言文字使用越来越标准化的今天,异体字的使用也有着一些限制。
     2.“而”,应读第二声,不读第三声。
     3.“应勿缓”中的“应”,在此应读第四声,不读第一声。
     4.“父母教”中的“教”,在此应读第四声,不读第一声。
     5.“夏则凊”中的“凊”,应读“qìng”,我看有人标成了“jìng”。
     6.“晨则省”“即内省”中的“省”,在此应读“xǐng”(醒),不读“shěng”(“生”字第三声)。
     7.“虽”,应读第一声,不读第二声。
     8.“亲所好”中的“好”,在此应读第四声,不读第三声。
     9.“亲所恶”中的“恶”,在此不读“è”,应读“wù”。
     10.“力为具”“谨为去”中的“为”,在此应读第四声,不读第二声。
     11.“憎”,应读第一声,不读第四声。
     12.“吾”,应读第二声,不读第三声。
     13.“复”,应读第四声,不读第二声。
     14.“号泣随”中的“号”,在此应读第二声,不读第四声。
     15.“丧三年”“丧尽礼”中的“丧”,在此应读第一声,不读第四声。
     16.“常悲咽”中的“咽”,在此应读“yè”(叶),不读“yàn”(燕)。
     17.“即”,应读第二声,不读第四声。
     18.“勿见能”中的“见”,应读“xiàn”(线),不读“jiàn”(建)。“见”和“现”也是异体关系,不是通假关系。“见”字本身就有“显现”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均保留此音。
     19.“乘下车”中的“车”,在此应读“jū”。  
  20.“便溺回”中的“溺”,在此应读“niào”(尿),不读“nì”(腻)。在此意义,“溺”同“尿”,这两个字也是异体关系。《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均保留此音。
     21.“冠必正”“置冠服”中的“冠”,在此应读第一声,不读第四声。
     22.“上循分”中的“分”,在此应读第四声,不读第一声。
     23.“下称家”中的“称”,在此应读“chèn”(衬),有人误读为“chèng”(秤)。
     24.“且”,不读第四声,应读第三声。
     25.“地同载”中的“载”,在此应读第四声,不读第三声。
     26.“行高者”中的“行”,在此还是应读第二声,不读第四声。此字在“品行”字意上旧读为第四声,因《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均未以此为标准音,故不取。
     27.“待婢仆”中的“仆”,在此应读第二声,有人误读为第三声。
     28.“滞塞通”中的“塞”,在此应读“sè”(色),不读“sài”(赛)。
     29.“随札记”中的“札”,应读第二声,不读第一声。
     30.“几案洁”中的“几”,在此应读第一声,不读第三声。
     31.“屏勿视”中的“屏”,在此应读“bǐng”(柄),不读píng(平)。
    32.“可驯致”中的“驯”,应读第二声,不读第四声。
     四、为避免音节混淆,有四处使用了隔音符号:
     “泛爱众”“亲爱我”“见人恶”“名为恶”,这四句,我在注音上使用了隔音符号。

总叙

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cì jǐn xìn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解释】《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 fù mǔ zé xū shùn chéng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dōng zé wēn xià zé qìng 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chū bì gào fǎn bì miàn jū yǒu cháng yè wú biàn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解释】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在二十四孝故事里,九岁的黄香,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况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让父母安心。平时生活起居,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shì suī xiǎo wù shàn wéi gǒu shàn wéi zǐ dào kuī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wù suī xiǎo wù sī cáng gǒu sī cáng qīn xīn shāng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解释】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qīn suǒ hào lì wèi jù qīn suǒ jǐn wèi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shēn yǒu shāng yí qīn yōu dé yǒu shāng yí qīn xiū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qīn ài wǒ xiào hé nán qīn zēng wǒ xiào fāng xián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解释】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孝经》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qīn yǒu guò jiàn shǐ gēng yí wú sè róu wú shēng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jiàn bú rù yuè fù jiàn háo qì suí wú yuàn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解释】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论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qīn yǒu jí yào xiān cháng zhòu yè shì bù lí chuáng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sāng sān nián cháng bēi jū chù biàn jiǔ ròu jué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sāng jìn lǐ jì jìn chéng shì sǐ zhě rú shì shēng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解释】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沉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请参考《地藏菩萨本愿经》,孝子应如何给往生者修福)。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论语》: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上一篇:新版(中考版)弟子规易错字填空练习题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新版(中考版)弟子规易错字填空练习题
  • 我与《弟子规》同成长
  • 中华弟子规第60集
  • 中华弟子规第59集
  • 中华弟子规第58集
  • 中华弟子规第57集
  • 中华弟子规第56集
  • 中华弟子规第55集
  • 中华弟子规第54集
  • 中华弟子规第53集
  • 中华弟子规第52集
  • 中华弟子规第51集
  • 中华弟子规第50集
  • 中华弟子规第49集
  • 中华弟子规第48集
  • 中华弟子规第47集
  • 中华弟子规第46集
  • 中华弟子规第45集
  • 中华弟子规第44集
  • 中华弟子规第43集
  • 推荐文章